王仁平名中医工作室

读书心得--中医史

一趟奇妙的中医之旅——读《中医史》有感

从3月1日到3月15日,其中断断续续读了十五天,终于把《中医史》这本书看完了。作者李经纬先生真的对中医历史有非常深刻的了解,真正终其一生在研究中医史,才会有此著作。在这本书中,我从各个方面了解到了中医历史,也学习到了更为重要的一些东西。

要了解中医史首先就要了解名词的概念,有中医、中医学、中医史等概念。

中医有两重含义,一是人称,指掌握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技术的医师;二是术称,即中国传统医学。

中医学是旨在通过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以做到防治疾病、增进健康、延长生命、提高生产力的一种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

中医史是研究中国医学科学起源、进步、成长、发展的过程,并总结其历史经验和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在读了绪论以后,我初步了解到了这些专有名词的概念,同时,也对学习中医史的意义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让我对这本书的阅读与学习有了更高的目标。

学习中医史可以增加人们对医学发展历史知识的了解;可以学习研究历代医学家研究医学的思想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的方法和条件并取得成功;可以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增强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有助于帮助我们克服盲目骄傲和故步自封的思想……

《中医史》这本书共有十二章,这十二章是通过中医史发展的不同时代划分的,而我今天将以我自己的思路来简单介绍一下《中医史》。

中医的起源悠久且艰辛。

医药卫生的起源竟与语言、火、房舍、服饰有关。

中华民族采用人工取火来御寒、防止冻伤和因严寒而引擎的疾病;减少野兽的伤害;进行照明以减少黑暗之生活和眼疾;还减少了肠胃疾病,改善了饮食卫生。

先民也通过他们的智慧在建造房屋时使之可以更好地抵御大自然带来的危害。服饰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还大大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界寒暑变化的能力,减少了疾病……先民们在生产劳动与生活中反复多次实践,积累了经验,再相互传授,我们便有了医食同源的结论。

同时,农业、天文历算、酿酒术等等的发展也推动了医药卫生的发展。历史上的任何一环都不可能是独立的,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历史必然性:因为古人测出了四季节气,所以提高了他们防治疾病的能力;因为农业发展,有了余粮,谷物酿成的酒又为医药发展做出了贡献;因为历代皇帝的支持,在有利政策的帮助下推动了医学发展(在梁武帝的支持和帮助下陶弘景顺利完成了著作《本草经集注》;唐太宗李世民也十分重视医学的发展,自己对医药学诊疗的技术知识也有所了解;两宋王朝的统治者更是重视医药学发展,宋太祖赵匡胤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修订医药书籍《访求医术优长者诏》《访求医书诏》等;还有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徽宗等皇帝征召全国著名学者和医学专家,征集医药文献,开办校正医书局,管理药材行业,改革医学教育制度,他们都为中医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明代皇帝朱元璋重视名医招募,成祖关注太医院的扩建,明成祖支持解缙编成了《永乐大典》);因为造纸术的步步改进,这为后代医书的涌现与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什么我列举了这么多皇帝支持中医发展的例子,却还认为中医的起源是艰辛的呢?因为殷商时期鬼神观念浓厚,这促进了巫医的发展。巫医不用医药知识看病治病,而是用占卜,这怎么不是在阻碍中医的发展呢。万幸的是,到了奴隶社会晚期,人们对巫开始怀疑,巫在人们生活中的独尊地位发生了动摇,医药卫生日益摆脱了巫术的制约而趋于独立发展。就这样,中医才渐渐发展了起来。这让我相信,真理终有一天会胜利,科学知识才是最坚固的东西。

中医发展史上有不少著作与名医。《神农本草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是在经验积累总结、搜集大量资料、实验研究中编集成书的;《诊籍》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对中医学术水平的提高与经验的总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难经》作为我国第一部释疑解难的专著,其中的理论学说对我国中医发展甚至外国医学发展都引起了不小的影响;《脉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著作,总结了我国的脉学知识、充实了新内容,为后市脉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著病源候论》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病因证候的专著,不仅总结和丰富了前人的病因学说,还叙述了不少有关治疗创伤的外科手术和缝合理论;《新修本草》作为我国医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具有药典性质的专书,系统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其影响在国内外长达三百余年;《本草纲目》作为中国医药学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时至今日对国内外的医药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它的完成离不开历代医学家的经验,离不开其作者李时珍的躬身实践与严谨的治学态度。流传千古的名医不在少数。我国的外科鼻祖华佗,之所以能成为外科鼻祖,除了必备的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他精纯果敢的治疗思想。他敢于拒绝强权势力的逼迫,一心研究医术,为民看病,不求名利,所以他在医学方面有了极高的造诣,研究出了麻沸散,所以他在民间有了极高的地位,流传千古。还有许许多多像华佗一样不求名利且对中医学术作出贡献的医学者。医圣张仲景著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伤寒杂病论》,创造出了猪胆汁灌肠法、人工呼吸法;山中宰相陶弘景著写了著名的《本草经著集》;药王孙思邈虚心学习、一心为民看诊,不求名利不畏强权,在我国中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仙医”蔺道人的传书《理伤续断方》第一次倡导和制定了骨折脱臼等损伤的治疗常规,对我国骨科发展有非常大的贡献……

我国历史上有这么多影响深远的医学著作和伟大的医学家,前面我也提到了,我国中医史的发展离不开皇帝的支持,但也不得不说,统治者对医学家的迫害也是存在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我国医生的地位是非常低的,他们往往不能独善其身,淳于意被诬告,华佗被杀害,唐懿宗更是因为爱女久患危疾而死赐死了翰林医官及其亲属三百余人。这些事情的发生,真的十分令人痛心与遗憾,幸运的是,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医学家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没有再发生类似的事了。现如今的社会,医生的社会地位很高,疫情爆发后,每个人更是非常敬畏和感谢医生,不管是张定宇,还是钟南山,他们都是值得人们铭记在心的白衣天使!

中医不仅影响着中华民族,也影响着世界。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虽以中原文化为主导,但在这历史进程中,也经历了长久的融合期。我国藏医学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我们就以藏医的发展为例来聊聊少数民族医学的发展吧。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六百多年文成公主嫁入西藏时带了大量医疗器械与医疗书籍,公元710年金城公主出嫁吐蕃时也是如此,当地的藏医接受汉族医药知识后,对藏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印度医学也影响了其发展,藏族医学家先后编写了《月王药诊》《四部医典》(很似《黄帝内经》在汉族医学中的地位)等医学书籍,不仅对藏医学发展影响深远,明清以后,也对内蒙古、辽宁、四川等地产生了影响。元世祖忽必烈重新统一西藏后,亲自接见了五名藏医学家,这对藏医学的发展和提高藏医学家的社会地位都有很大影响。

公元1300-1400年间,藏医学以先北后南的形势发展,因为气候特点的不同,南北方发展的方向也不太同,北方主要总结了高原地区风寒等病的治疗经验,而南方主要总结以使用清解药物治疗传染疾病的经验。就这样,南北方在学理和治疗思想上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风格。

不仅是国内各民族间的交流,我国的中医发展,也同国外各国有所交流,不管是传出影响他国,还是吸收外国经验,我国的医学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隋唐时期我国经济繁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这促进了国内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因中日两国相邻,我国医学对日本的影响较大。从公元562年开始,两国间的医学便有了交流。在留学生、使者、高僧等人的促进下,日本的医学在中国医学的学术思想和医事制度的影响下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渐形成了“汉方医学”体系(在明治维新前汉方医学一直在日本医学中居主导地位)。除了日本,我国医学对朝鲜、越南、印度等国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明代,朝鲜医学家在研究中国医学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研究之深度、广度,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中国同行的水平。同时,我国明清医学家发明的人痘接种术通过康熙的努力在国内得到一定推广后也随之在国外广泛传播。俄国于公元1688年派医师来中国学习种痘;英国人学习和推广人痘接种术后传到了欧洲其他国家;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在儿子死于天花后也开始大声疾呼人痘接种法,自此该法在美洲广泛传播;朝鲜、日本在18世纪初也先后从中国学习并推广了这一技术。可见,在当时的时代,中国的人痘接种术是走在世界最前列的,是人类免疫学的先驱。三年前爆发的新冠疫情,我国也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推广至全球,这无疑在证明,中医始终在影响着医学界、影响着世界、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科学治学态度,治学严谨、实事求是,是身为一个专业的研究人员所必备的精神。我认为,身为一个媒体人,这也是我必须要具备的品质。凡事可以亲力亲为,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学会借鉴,勇于质疑,才可能获得真理。医生讲究的医德,要不慕名利,要恪尽职守,要理论与知识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医术,避免医疗事故,要以人为本,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救人治病,这些道德品质,虽然说是对医生的要求,但也同样适用于每个社会工作者。

我们怀着一颗胸怀人民的心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后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国家做贡献,我们可以获得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价值。我不用做到像这些医学大家一样留名青史,但希望自己以后也可以怀着一颗善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尽一份力。

我们不可以故步自封,勇于接受和创新才是进步的关键。清朝的医学发展就是在闭关自守、政权日趋保守的背景下受到了消极影响。

在每个朝代的医学发展中,我都可以看到《内经》的身影,每个后代医学家都会学习这本书,会从中得到医学启发,再通过其他的书籍与自己的实践经验,获得自己创造出来的医学知识供后人借鉴,就是这样的不断借鉴和实践创新,中医才可以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

每个领域都是如此,我们都是在学习和创新中进步的!借鉴是灵活的,是可以改变的,是古非今,今不如昔,唯古圣为的思想并不提倡,继承的同时我们也要发展,用李经纬先生的话说就是:要进步,要创新,要突破,就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永远不满足于前人的成绩,敢于打破前人的学说、学理、贡献,把前人的成就大步地推向新的高峰。

我们中国的养生观历史悠久,也深深影响了每一代中国人。从春秋战国的孔子、老子、庄子,到三国时期的嵇康,再到清朝李中梓,他们都十分重视养生,其相关的理论与经验总结都对后世的养生学发展有所影响。我们中医也有了这样一个结论:医家第一要义——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是第一位的,保持健康是第一位的;而治疗疾病则是被动的,第二位的。

所以即使我们不是医生,也应该学习一些医学知识,通过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拥有更加强壮的身体,有了革命的本钱,我们才能持续的输出,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身为青年,我们是国家未来的发展力量,我们更不应该随便挥霍自己的身体,我们应好好珍惜与保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