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平名中医工作室

跟 师 心 得

通过一年多的跟师学习,王仁平主任医师默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那时自已并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钻研中医学。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教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抵家九点多钟,看着满街的夜灯闪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着家中焦急等着用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天跟师学习中我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地了一个新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浅薄的观点,纠正了过去错误的熟悉,心中的欢喜及对教师的由衷感激无以言表。现在1年多的跟师学习终止,自始至终,我以为跟师学习并非在于教师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中徒弟感受教师的思维和聪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以后仍无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案,找一适合机遇请教于教师,现在教师字字是真言,无数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教师的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人的问题时教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生。下面我把自己1年来跟师学医积存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供同道参考、借鉴。

一、在跟师前,第一要对教师有一个全面了解,做到“两要”,这是跟师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一要了解教师所在医院及所在学科的进展现状,其师从何人,是家传仍是师承,对哪家医论有所精研,其医疗特色是什么,注重哪家理论等。把握了这些情形,就能够了解其学术源流及学术思想,其继承和进展了哪些理论与观点。如此,总结其体会时,就有所依据;二是要了解教师的学术特长和体会特色。并围绕这方面问题,普遍搜集资料,要积存和把握详实靠得住的第一手材料,这是咱们以后进行学术体会整理的大体素材和依据。

为了做到上述“两要”,在日常跟师学习工作中,就要做到“六多”:

多发问:关于学习中碰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教师请教,深切提出问题,把问题尽可能弄清楚。例如一个体会方,都有哪几位药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用量转变如何?煎服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加减化裁?对什么情形适用?什么情形不适用?有何禁忌?依照什么制定的处方等。切忌想固然。在学习进程中,多问是使问题深切的重要做法。教师虽有连年体会,但并非必然每次都将问题讲透。有些问题,教师自己以为是习以为常的事,但关于其他人不必然知其中之妙。因此,咱们要追根问底,深究其妙。在此进程中,学习者还要常常向自己发问:把握了教师哪些体会?临床上是不是会用?要勤于向患者发问:患者服用药物后病症是不是改善、有何转变、有无不适反映,如此才能细致地体会到教师医治体会的精妙的地方。

多聆听:在跟从教师临证或听其讲述时,要多听听教师对每一个问题的观点和方式。从中把握其思维方式、治学思想和学术观点,摸清辨证、用药规律,这是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

多阅读:对教师临证诊病,处方和其论文、著述等,要多看,反复体会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要依照其学术渊源,翻

阅对其阻碍较大的前贤的医论、医著,以溯本求源,把握理论依据;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的现代医学书籍,熟练把握中西医理论,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阅读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各类文献材料,了解医学源流。

多记录:要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随时记录下来,这是搜集资料的重要手腕,一种是即时记录,即随听、随看、随记录;另一种是追记,即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通过回忆记录下来。在此基础可分门别类,加工整理。。

多利用:跟师进程中要勤于临证,每次碰到相似病历,勇于处方用药,乃至能够照搬教师的方式,发觉问题及时请教,如此医技会迅速提高。

多试探:将上述问、听、看、记、用的内容分门别类,有层次、有系统地在头脑里反复分析、归纳,以找出其规律性东西,这确实是教师体会中的精华部份,要花费一按时刻,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予以升华和提高。《论语·为政》云:“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整理老中医体会,既是工作,也是学习。要想将教师体会承袭下来,必需在“学”和“思”上下功夫。

多交流:沟通、交流是多问的延伸,跟师进程中多与教师沟通,将一些临床问题请教教师,能够增进师生关系;亦与身旁医师进行学业交流,成功例子一路分享。最后作为现代中医,应利用多种信息交流方式,如微博、邮件等,将一些学习心得、体会,教师体会总结及不解之惑与医学同道进行交流、分享。

 

心内三科 李霞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