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
患者周某,女,72岁
主诉:反复心悸、气促3年,再发伴双下肢浮肿2天
现病史:缘患者于3年于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心悸、活动后气促,伴有胸闷,偶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胸痛、咯血,无双下肢浮肿,无发热、畏寒,反复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脏扩大 心功能IV级”,给于治疗(具体不详)后能缓解,但症状反复,长期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美托洛尔,替米沙坦等治疗。2天前患者受凉后上述症状再发,伴有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遂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BNP 3500pg/ml,肌钙蛋白正常。胸片:双下肺感染。症见:精神疲倦,四肢乏力,气短懒言,心悸、气促、双下肢浮肿,纳眠差,二便调。
中医诊断:心衰病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
方用:生脉散+血府逐瘀汤加减
人参10g 麦冬15g 五味子15g 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0g 生地10g 牛膝15g
川芎10g 桔梗15g 赤芍15g 枳壳10g
柴胡10g 甘草10g
共7付,水煎服,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温服
复诊:患者心悸、气促基本缓解,双下肢浮肿消退,继之用参苓白术散+山七、丹参、陈皮长期口服,患者心衰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体会:心衰病病机中,在治疗方面注重标本兼治,以益气化浊行瘀为治则。五脏之中,心属火,脾属土,心脾乃母子关系,故在心衰的病理演变中,脾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升清降浊,若脾之功能失司,则周身气血运行不畅,生化无源,必然会诱发和加重心衰的发生,此乃“子盗母气”之理也。“脾旺则四季不受邪”、“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故患者使用生脉散+血府逐瘀汤改善症状后,用参苓白术散补益脾胃,脾胃功能正常,则全身气血运行顺畅,从脾论治心衰,取得良好的疗效。
2021.5
朱某,女,59岁
患肺心病几十年,近1个月症状加重,被当地某医院诊断为肺气肿、慢阻肺、心力衰竭。患者稍走两三步,即上不来气,面暗,唇青,舌质暗,面部下肢水肿,咳嗽,胸闷,喘息,咯白痰,脉弦数。
处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杏仁12克,厚朴12克,黄附片10克,茯苓30克,白术15克,干姜10克,甘草6克,丹参10克,大枣5枚。共7剂,每天1剂,分2次服用。
效果:患者服药后,胸闷、咯痰、水肿明显减轻,面色、唇色、舌质也红润许多,继续守方以巩固疗效。
师言:患者平素有慢性肺病(喘家),急性发作,新感寒邪引动宿疾。《伤寒论》中记载:“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故用之祛风解肌、降气平喘,新旧同治以为君;久病正衰,肾气不足,纳气功能受限,故上气不接下气,咯白痰,面部下肢水肿,肾气不足,不能化气行水,肾虚水泛,故以真武汤温肾纳气、化饮利水为臣;面暗唇青,为久病血瘀之征,用丹参养血活血为佐。全方调营卫、补肾气治其本,平喘、降逆、化痰、利水、活血以治标,标本兼顾,方证对应,故现奇效!
2021.8
杨某,男,72岁
全身无力,晚上平卧即压气,口渴,大便溏薄,面黄,手黄。患者有这些症状已数个月,被当地某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住院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经人介绍到笔者所在处就诊。诊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党参12克,白术15克,干姜8克,甘草10克,黄附片12克(久煎),茯苓20克,白术15克,党参15克,麦门冬10克,五味子10克,大枣5枚。每天1剂,分2次服用。
效果:患者服用7剂后,效果佳,继续守方1个月,诸证基本消失。
体会:患者全身无力,便溏,脉沉细,属太阴少阴合证,故以附子理中汤为君,健脾温肾,提振机体阳气;平卧压气,为西医常见心力衰竭,中医认为常见水饮为患,水往低处流,平卧水邪阻肺,影响肺部通气功能,另外肾阳不足,肾不纳气,可造成胸闷压气,故以真武汤为臣,温肾纳气利水;口渴、面黄手黄,津血不足,濡润不能,故以生脉饮益气养阴。全方温肾健脾、益气养阴治其本,补肾纳气利水治其标,方、证、机对应,标本兼顾,故现佳效!
2021.11
患者商某,女,30岁
主诉:间断心慌、乏力5年,加重伴喘憋6天。
患者5年前外感后,未积极治疗。后爆发心肌炎,进行性加重为心力衰竭。就诊于某省级医院,住院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具体用药不详。1周前去北京出差,劳累后心衰症状加重,持续性心慌、胸闷、气短,夜间不能平卧,伴双下肢重度指凹性水肿。就诊于安贞医院急诊科。辅助检查:2023.04.30(安贞医院)心脏彩超:射血分数23%;左心增大、左房增大;左室肥厚、二尖瓣反流(重度)、主动脉瓣反流(重度)、三尖瓣返反流(轻度)肺动脉高压(轻度);主动脉窦部及升主动脉增宽、左心功能明显降低、下腔静脉增宽。肌钙蛋白Ⅰ310、BNP4951血红蛋白90左右。急诊门诊输液治疗3天后,患者返乡。
口服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 1片BID,琥珀酸美托洛尔1片QD、托伐普坦片半片 QD恩格列净、维立西胍片。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严重,随时有猝死风险之后,患者选择门诊中药口服治疗。
刻诊:神疲乏力、心慌气短、伴喘憋,间歇性濒死感。四肢湿冷,双下肢重度指凹性水肿。纳差,夜寐差,夜间不能平卧。小便量少,大便尚可。舌淡红苔剥落,舌下静脉淤滞。脉沉细无力。
党参10黄芪10桂枝10炙甘草6
茯苓10白术10陈皮10清半夏10
炒谷芽10炒麦芽10丹参10龙齿10二诊:药后精神好转,乏力改善,食欲改善,余诸症同前。原方加红景天10g。
浅析:患者无先天疾患,初始为外感后,劳倦不止,逆传心包。病由表入里。虽经诊治,并未透邪外出。仍有余邪留在体内。再次劳累后发作。心火衰,不能暖脾土,土不制水,水气凌心。责在心脾。辨病位在心脾。属心脾阳虚、水气凌心之证。急则治其标,择举元煎合六君子加减。举元煎不仅可以固下焦之气,同时可以顾护胸中宗气。类比张锡纯先生之升陷汤。六君子培土以制水,以丹参稍通血中淤滞。二诊加红景天增益气活血,通脉平喘之功。
2022.3
刘某,男,31岁
主诉:胸闷心慌一周。
病史:患者一周前不慎感冒后开始出现胸闷心慌不适,伴活动后气喘,夜间端坐呼吸,间断有双下肢浮肿,昨日于外院就诊,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超提示扩心病、心功能不全。刻下:胸闷心慌,气喘,活动后加重,咳嗽阵作,痰粘难咯,夜间端坐呼吸,无法平卧,双下肢稍肿,食欲、大小便尚可。舌暗红有紫气,苔白,脉细。
中医诊断:心衰病(心肺气虚,血瘀饮停)
治法:补益心肺,活血化饮,佐以养阴护津
处方如下:
白参10g生黄芪20g炙黄芪20g制黄精10g
麦冬10g玉竹10g桂枝5g桑白皮30g
莱菔子30g猪苓20g茯苓20g泽兰10g
丹参15g川芎10g郁金10g鱼腥草30g
焦山楂10g六神曲10g
7剂,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口服二诊,服药后患者诸证减轻,胸闷心慌较前明显减轻,气喘未作,仍有咳嗽,痰少色白,双下肢不肿,二便可,原方去猪苓、泽兰、生黄芪、鱼腥草,加桔梗10g、生甘草6g,7剂,每日一剂,水煎服。体会:本案患者为青年男性,平素因工作原因长期久坐、熬夜、思虑偏多,久坐则伤气,多思则伤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生化乏源,故见活动后气喘、乏力;气为阳,血为阴,气虚则卫外失司,腠理不固,故而动则汗出。汗为心液,汗出过多则进一步耗伤心气;津血同源,汗出则至津液内亏,耗伤阴血。气虚无力行津,津停为饮,泛溢肌肤则见肥胖、肢肿,饮停胸胁故见胸腔积液;气为血之帅,气虚运血无力,血停为瘀,故见口唇偏紫、舌有紫气。此次因外感风寒诱发,此为外寒引动内伏之痰饮,凌心犯肺,故发病之初可见胸闷气喘、夜不得平卧。经过治疗之后,目前饮邪已除十之六七,虽未尽除,但阴津已伤,故而出现口干欲饮等伤津之象。本病病位主要在心、肺、脾,当前应调补心肺脾三脏,以防久病及肾。因此,治疗予补益心肺、活血化饮、佐以养阴护津。
2022.5
杨某,男,88岁
患者为老干部,身材高大,面色黑浮肿,无力行走,坐轮椅进诊室。
刻诊:嗜睡,纳少,胸闷,气喘,心率42/分,血压102/45毫米汞柱,二便少,四肢发凉,下肢水肿,脉沉弱无力,舌淡苔薄白。预后不良。
中医辨证:少阴心衰,阳气将息。
治则:回阳救逆,强心利水。
处方:四逆汤+桂枝甘草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制附子20g(先煎)、红景天30g、生晒参30g 、干姜15g、桂枝30g、生甘草30g、葶苈子30g、枳实30g、茯苓30g、白术30g、丹参15g、生麻黄6g、生姜10片。
三付, 水煎少量频服,日多次,一天一剂。
二诊,人已经有精神,不再嗜睡,心率52/分,血压110/55毫米汞柱,胸闷气喘消失,下肢水肿减轻,仍然纳差,二便通。效不更方。上方制附子加到30g,炒三仙各10g。
2022.8姚某某, 男, 89岁。
胸闷气短多日,下肢脚肿,高过鞋面,饮食二便尚可。脉沉迟无力,舌淡苔白腻。因年龄过大,本不愿意接诊。无奈是熟人朋友的父亲,无法推辞。曾经吃过八味地黄丸,五苓散,丹参救心丸,效果不明显。故请余诊治。年已高龄,肾阳已虚。水气泛滥,上以凌心,下注脚面。
处方: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制附子10g、茯苓30g、白术30g、 生姜10g、肉桂10g、葶苈子30g、 枳实20g、丹参30g、白晒参20g、车前子20g、生甘草10g、大枣3个。
三副 , 水煎服, 日三次。
三日后,胸闷气短症状消除,脚面皮皱,恢复正常。
体会:真武汤温阳散寒,葶苈大枣泻肺汤强心利尿。人参护正,车前利水,方正对应,收效较速。
2022.12
李某某,男,55岁。
主诉:活动后心悸、气喘2月。
现病史:患者2月前活动后出现心悸、气喘,双下肢水肿,休息后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房颤,全心扩大,住院治疗,水肿、气喘症状好转,仍时有心悸、纳眠一般,二便正常。既往高血压病2月。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BP:160/90mmHg。
中医诊断:心衰病
证型:气虚血瘀证
西医诊断:扩张型心肌病
治法:益气活血方药:炙黄芪30g 党参30g 茯苓15g 白术15g
葶苈子24g 泽泻30g 泽兰30g 丹参15g
益母草15g 桂枝15g 甘草6g 白茅根60g 二诊:患者服药后症状较前减轻,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
处理:守上方,去白术,炙黄芪改为60g、加麸炒白术30g、升麻12g、柴胡15g、桔梗20g
师言:患者以“活动后心悸、气喘”为主诉,结合“房颤、全心扩大”的检查结果,本案患者可归属于中医学中“心衰病”范畴,证属气虚血瘀;方选四君子汤加味;四君子汤,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也。四味药不热不燥,适度施力,从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炙黄芪补气,善治气虚体弱,倦怠乏力等宗气不足之证,并可大补元气,使营卫畅达,水湿蠲除,诚如张锡纯所说:“三焦之气不升则下降,小便不利者,往往因气化下陷,而投以升提之药,恒多奇效”。葶苈子质轻味淡,上行入肺,即可泻肺气之闭塞,又可宣肺布津以消肿,与黄芪相配,攻补兼施,一升一降,升则补宗气以扶正,降则泻肺气以利水。茶树根强心利水;回心草养心安神镇静;泽泻、白茅根利水消肿;桂枝温阳化水;泽兰气清味香,芳香悦脾可以快气,疏利悦肝可以行血,兼能利水消肿,可除身面四肢水肿,《本草纲目》盛赞其通利之功,谓泽兰“九窍能通,关节能利,宿食能破,月经能调,癥痂能消,水肿能散。”益母草擅退浮肿,下水气,通二便,合泽兰相配,活血利水,瘀水同治,用治“血不利则为水”之证,有“宛陈则除之”的功效;丹参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纵观全方,益气、活血、温阳、利水集一方,故服后患者症状有明显缓解。二诊时在原方基础上更注重补气升提,故加重炙黄芪用量且加柴胡、桔梗、升麻等益气升提之品,以巩固疗效。
2023.1
任某,老年患者90岁
有慢性右心衰竭病史,长期口服螺内酯,地高辛,硝苯地平缓释片片,这次因“反复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一年余,再发并呼吸急促,心悸心慌”来诊。
刻症:颜面,双下肢浮肿,心悸,气促,纳可,睡眠可,大便稀烂,小便量少,舌质淡,舌胖大,舌苔白腻,脉沉无力。
蒸附片[先煎]30g 茯苓 45g 白术 30g 生姜 15g
白芍 15g 泽泻 15g 桂枝30g 黄芪30g
猪苓15g 菟丝30g 5剂
患者吃完五剂后颜面浮肿和双下肢浮肿消退,心悸心慌,呼吸急促好转。
体会:此患者颜面及双下肢凹陷性浮肿,从脏腑辩证属于脾肾阳虚。
浮肿病在表,患者有怕冷,大便稀烂,舌胖大,脉沉无力,综合分析为少阴太阴合病。少阴病就是在表的阴证,并有下利的里证,并有小便不利、四肢沉重,下肢肿的证候。所以是少阴太阴合病。再结合《伤寒论》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本条冠首以少阴病,是说本来是少阴病,因里有水饮而误发汗,由于误治并于太阴,而成续得腹痛自下利的真武汤方证。所以治疗予真武汤加黄芪桂枝、猪苓、泽泻,也就是真武汤合上了猪苓汤,再加黄芪,菟丝子。用茯苓、白术以利水,再用附子温阳温中,又用生姜温中兼解表。中寒有水,转入太阴则下利,用芍药治稀烂便,合上了五苓散是加强了利水的治疗,五苓散中有桂枝,主要也是取桂枝的温通药性,还加了黄芪,自古用黄芪,其意在补虚,中满不可用,补之并非益,菟丝子补益肝肾,总体得到比较好的疗效。
2023.4
刘某,男,38岁
2年前因心前区闷痛不适,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平素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丹参滴丸等。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及其他疾病病史,已尝试戒烟酒。近来仍感心前区不适,闷痛,时感心悸,时有干咳,二便调,纳可,眠欠佳,时有腰膝酸软。舌质暗红,苔白微腻,有齿痕,脉沉细。X线提示肺纹理增多。心电图提示部分S-T段改变。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西医诊断: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
中医诊断:真心痛(脾肾两虚,心失所养)。
治法:补心脾肾,调补气血
处方:丹参百合饮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丹参20g,百合15g,檀香10g,乌药12g,砂仁15g,防风15g,
白术30g,陈皮15g,白芍15g,桔梗15g,黄芪30g,紫菀30g,
牛膝15g,酸枣仁20g,川芎15g,茯苓15g,莲子15g,枸杞子15g,
菊花10g,肉苁蓉20g。
师言:该患者的心衰病成阴阳两虚之候,治疗若不填精补髓,则无以化生阳气,纯以补气温阳,难以奏效。《景岳全书·新方八引》曰:“其有气因精而虚者,治当补精以化气……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气赖精化,精盈则气盛,精少则气衰,精亏血耗,阳气化源欲竭,其时精损为本中之本,填精而治其本,精得充盈,阳气化生,阴霾自散,是不治水而水自消,不扶阳而阳自复。故方以生脉散为主方益气养阴,同时以肉桂补肾阳、桂枝温心阳、附子温通一身之阳,另用肉苁蓉、火麻仁补肾益精血润肠通便,当归补血,气血阴阳调和则诸证皆消。
2023.9
胡某,男,57岁
2023.2月新冠后再发胸闷、气短、水肿,外院彩超:RA53mm,EF51%,左室限制性功能减低,心肌淀粉样变可能,CT提示心脏增大,双肺水肿,NT-proBNP 7448pg/ml,诊断“心肌淀粉样变 心功能IV级”,经抗心衰治疗仍有咳嗽、气促、不能平卧,舌红无苔、脉结代
牛膝29g 木瓜15g 杜仲10g 白芍15g
黄芪15g 天冬20g 地黄10g 玄参10g
百合5g 枸杞子15g 桔梗10g
体会:白芍补厥阴;杜仲养风木之气,重取肝阴;牛膝、菟丝子益肝润下;枸杞子甘平润肺;木瓜舒筋,玄参、生地入少阴走心肾,百合利小便,体现中医整体观念。
2023.11
王某,男,43岁
体胖,诉活动后胸闷不适,外院诊断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
刻诊:脉浮滑有力,舌淡苔白腻,头晕、烦躁、夜眠欠佳,二便正常
辩证:胸痹痰瘀
处方:瓜蒌些白汤
瓜蒌50g 薤白30g 半夏30g 茯神30g
枳实15g 桂枝15g 丹参30g 檀香10g
砂仁10g 山楂30g 泽泻30g 生甘草15g
二诊,症状大有好转,时间较前缩短,效不更方,共服近2月,未再发作
体会:此症属常见病,有是证用是方,打破冠心病心绞痛就活血化瘀。